近年来,饮料业已逐渐成为我国新崛起的一大行业,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左右的饮料企业共完成饮料产量1490.83 万吨,与2014年的1186吨相比较,增长了25.7%。饮料行业的高速发展与生产企业技术的提高是分不开的,不少饮料生产企业已充分认识到,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争得一份份额,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牌形象,强化产品质量是唯一出路。在奶类、茶饮料、蔬菜汁、葡萄酒、中药制造业等领域,砖型纸盒包装的潜力十分惊人。
饮料灌装是饮料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饮料灌装容器的选择不仅直接关系到生产企业的制造成本,同时也决定着饮料产品的品质和价值。理想的饮料灌装容器应能起到以下作用:
保护产品
灌装容器至少应在下列两个方面起到保护产品的作用:
(1)保护内在质量、中性饮料,如豆奶、牛奶、植物蛋白饮料等,一旦受到微生物污染,极易发生腐败和异常发酵,而不能饮用。此外,饮料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用的维生素、营养素,它们在受到阳光中的紫外线、氧气作用时,会使其品质产生化学变化,理想的灌装容器,既能有效地阻隔微生物进入已被杀菌处理过的饮料内,又能防止紫外线、温度及不良气体引起的饮料化学变化。
(2)免受物理损坏。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饮料包装要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常常会因为包装容器的破碎而引发消费者投诉生产企业的事情发生。因此,选用与流通环境适应的灌装容器,使其不受物理性破坏就显得十分重要。
使用方便、促进销售
饮料包装,应当为生产、搬运、保管、使用等各个环节提供各种方便,特别在消费者取用饮料时,能方便、安全地打开包装且便于携带,这一点在消费者外出游玩时显得尤为突出。
再好的饮料产品,只有为消费者所购买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包装则是激发消费者购买的最好媒介,是无声的推销员。合理利用灌装容器外表面的长、宽尺寸,用得体的文字和明快的色彩,充分体现被灌装饮料的商标、品名、健康特性、实物形象和容量,加上精巧的造型,将直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导致消费,起到促进饮料销售的作用。
绿色包装
被认可为绿色包装的灌装容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符合人类工程学,低的排放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包装服务一体化。要达到上述标准,就要求灌装容器包装轻便。无论在制造、填充、运输等环节上,原料和能量的消耗都极低,而且损耗也要极低,既能充分保护环境清洁,又能集保护产品、使用方便、促进销售、绿色包装优势为一体的灌装容器。不少专家认为,唯有砖型纸盒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砖型纸盒原来是作为牛奶容器研制的,近几十年来,较多用于蔬菜汁及清凉饮料、葡萄酒的包装。与其它容器相比,砖型纸盒有以下优点:一是成本低,比较经济;二是重量轻,有利于物流;三是在牛奶和果汁里含有很多天然香味和新鲜成分,通过纸盒包装能使得这些有益元素长期得以保留;四是纸盒包装是保持环境清洁的最佳包装方式,饮用后的盒体容易废弃处理,是无公害产生的一次性容器。
据报道,国外发达国家的液体食品包装中,无菌包装已占70%以上,而且年增速均超过5%。其中仅纸盒无菌包装,全球每年就消耗1000多亿个。
瑞典Tetra-Pack 公司、美国International Pager 公司、德国PKL公司是称雄纸盒无菌包装领域内的三大巨头。
砖型纸盒有两种类型:中缝式、过缝式。纸盒的容量有:50ml、200ml、225ml、300ml、330ml、375ml、400ml、500ml、750ml、1000m1等。系列化的容量能充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我国国产化的全自动砖型纸盒饮料包装诞生于1986年,大部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在生产采用美国、德国有关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外有一定规模饮料公司的特点,采用卧式造型设计,占地面积小,无需高大厂房。
包装机采用压缩空气的动力源,由自动控制、机械、气动元件三者结合完成整个系统的执行工作。包装机工作前端先对卷筒状多层复合包装材料内侧进行充分杀菌,通过杀菌区的包装材料被自动压痕整形,初显盒体的基本形状,输送装置将经过处理过的盒子送至灌装区,将经过高温瞬间杀菌系统处理过的饮料自动灌入盒内,灌装完毕后,用最先进的高频感应技术对复合纸盒进行热封,确保封口安全可靠。上述过程中所有制盒──充填──封口直到出成品,全过程均在一台包装机上自动完成。包装的果汁饮料在常温下能保持一年。目前,我国国产的砖型纸盒饮料包装机已经出口到越南、加纳、约旦等国。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这一切都为我国无菌保鲜包装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以纸盒包装饮料为例,发达国家人年均消费量为几十包,而我国人均年消费才1 包多。在奶类、茶饮料、蔬菜汁、葡萄酒、中药制造业等领域,砖型纸盒包装的潜力十分惊人。为此,需要制造商与饮料商共同努力去开发。可以预见,砖型纸盒包装一定会在我国饮料工业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我们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构架大体如下: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市场分析及拟建规模 第三章 工艺方案与技术进步 第四章 原材料及公用系统供应 第五章 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第六章 工程设计方案 第七章 环境保护 第八章 消 防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十章 节能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 第十二章 实施计划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