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桂政办发〔2016〕112号)、《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桂发〔2016〕23号)和《研究落实科技创新和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纪要》(桂政阅〔2016〕172号)精神,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梧州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实现我市“三个实现”奋斗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作为引领梧州发展的第一动力,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自身禀赋条件,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强化政府引导、突破重点环节、绿色集聚融合的原则,大力开展精准引资引智招商工作,做好“无中生有”这篇大文章。围绕梧州市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方向,组织实施一批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新兴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创新要素集聚,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途径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加快转换成为先进生产力,促进新兴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从零散走向集聚、从弱小走向强大,培育成为梧州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快速发展成为梧州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和重要引擎。
“十三五”时期,梧州具有特色优势的新兴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新兴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增加值达2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建成1至2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国家级创新平台,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和形成系列优势产品;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建成新兴产业园区2个、百亿元新兴产业园区1个、特色新兴产业集聚区1个。到2025年,新兴产业成为梧州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达到区内中上水平,部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二、发展重点和方向
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要求,以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为导向,重点选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健康休闲等六大产业作为梧州市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方向。
(一)节能环保。
主动对接西南、中南、珠三角、东盟等市场需求,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构建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三个方面核心技术,重点研发生产企业及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环卫机械、节能环保锅炉、余热余压利用、土壤污染治理、大气污染监控等高附加值环保装备、环保产品。深化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加强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培育发展节能和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医疗器械等再生制造产业;依托广西梧州生态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储热材料和装备、LED、LDD、汽车净化器等产品;加快推进粤桂试验区低碳科学建设生产基地和爱能森节能环保储热生产基地、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器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工艺、产品、装备等,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科技转化、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节能环保装备技术展示交易等节能环保服务,着力提升节能环保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加强与先进地区合作,共建节能环保运营中心、环境交易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等平台,在资源整合、技术咨询和服务、信息共享、技术研发和交流、人员培训和技术协作网络平台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
(二)新材料。
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材、新型金属(合金)材料、改性塑料、石墨烯等产业,积极发展屏幕保护膜材料、3D数码打印材料、硬质合金等产品。围绕铜、铝、不锈钢、塑料、钛白、陶瓷、橡胶等原材料,加强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积极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一步延伸非金属材料产业链条。重点推进广西鼎立稀土新材料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2000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年回收3000吨氧化物稀土废料综合利用、泽和高分子材料公司功能高分子材料、禅信3D数码打印材料、睿奕公司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等项目建设,带动新型特种合金、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光电节能产品等稀土深加工产业发展,引进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龙头企业,着力打造集产品研发、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
(三)新能源。
紧抓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自治区建筑节能试点城市、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池产业基地等建设契机,依托现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分布式能源等新能源,支持研发车用燃料电池电堆、高比能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等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等产品,开发生产高效锂离子动力电池。推进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等发展,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实施充电设施发展工程,推进充电设施的合理规划布局与适度超前建设。充分利用新能源示范城市在新能源建设项目的优先审批、优先申报、优先争取等政策优势,加快推进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光伏发电、梧州市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工程、梧州工业园区分布式能源、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新华电池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
(四)先进装备制造。
立足梧州装备制造业现有基础,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大型智能工程机械,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和向中高端迈进。把握国家海洋开发的有利时机,推进梧州智能化特种船舶制造、海工装备制造和西江内河小型高附加值修造船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围绕船舶制造、医药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陶瓷、再生资源加工、再生不锈钢制品等行业自动化和车间智能物流发展的需求,推广和应用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进一步提高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依托粤桂试验区等平台,引进机器人龙头企业、集成服务机构与和产业基地等项目,探索创建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和应用分拣、包装、焊接、喷漆和搬运等工业机器人,稳步发展农业机器人、服务业机器人。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五)新一代信息技术。
把握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加快实施“宽带广西”战略机遇,完善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依托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粤桂试验区等平台,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桂东中心项目、中兴梧州智慧广西云数据中心等建设,主动承接电子信息上下游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手机、掌上多媒体、裸眼3D平板电脑等,加快构建以电路板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国光电子产业园、电子文化创意城、智慧健康云手机研制及其支撑平台、中兴云数据中心及IT产业基地、阿里巴巴·梧州产业带等载体建设。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实施微软IT人才培训计划,培育高层次产业研发和技术团队,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智力引擎”。到2020年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形成集电子信息材料—配套产品—配件生产—整机生产—电子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六)大健康休闲。
按照“生态、绿色、有机、健康”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禀赋,组织实施梧州生态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着力打造养生大健康休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保健品、营养品、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培育六堡茶、龟苓膏等特色养生休闲长寿健康品牌,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及民族医药、养生保健食品、生态绿色食品、天然优质饮用水等资源优势产业,着力推进蒙山县长寿产品加工园区和梧州中盟医药产业园区一期项目建设,建立养生长寿健康休闲产业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积极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提高现代中药和民族医药的研制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食品、药品、保健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岭南生态养生新城建设,建成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养生体验、休闲体验、养老服务等于一体的西江流域生态养生养老示范城和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紧抓世界经济发展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突出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根本要求,积极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结构优化、发展持续的良好政策环境。聚焦梧州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着力实施以下七大行动计划。
(一)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行动计划。
集聚市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着力解决制约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薄弱问题,夯实产业创新基础。以梧州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方向的共性技术和重点企业薄弱环节的关键技术作为重点方向,引导和凝聚社会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产业技术研发力度。推动多元化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依托科研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促进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批自治区级、国家级创新平台。探索创新平台建设飞地模式,鼓励和支持区内企业与区外创新机构共同合作建设异地创新平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及人才的异地集聚载体。发挥现有科技重大专项作用,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加强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究,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国内外布局,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
1. 实施分类指导促产业升级。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结合攻关基础、技术储备及研发周期等情况,按照自治区研究提出的集中攻关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导向目录强化分类指导,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具有梧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牵头,市科技局及相关部门配合)
2.建设多层次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新兴产业类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探索创新平台建设飞地模式,鼓励和支持市内企业与区内外创新机构开展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联合注册、投资和运营创新平台,利用异地的人才团队及创新成果服务梧州产业发展需要。对新获认定的创新研发平台,属于自治区级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50万元、属于国家级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100万元。(市科技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配合)
3.科学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统筹和优化组合现有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资源,强化财政资金对于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支持,每年安排20个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突破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市科技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配合)
(二)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行动计划。
发挥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推进一批创新技术的试验、验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统筹产业、科技、人才、管理、制度、政策、市场等各方资源,发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作用,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成果在重点领域龙头骨干企业的推动应用,培育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化示范带动作用大的新兴产业重点企业。推进建设新兴产业企业孵化器,加大政府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力度,构建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扶持科技型企业加快成长。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高校创新成果发布制度和技术转移机构,支持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孵化基地,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
1. 培育创新型产品及服务市场。推动创新型产品及服务市场需求侧改革,探索试行创新型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通过第三方机构向社会发布远期购买需求,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和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成长。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每年公开遴选重点领域的20家科技型初创企业,在市场宣传、政务服务、政府资源支撑、政府参股创投基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市科技局牵头,市工信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配合)
2. 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快成长。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在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培育一批产业化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创业团队发放科技创新券,建立“企业+政府”共同分担模式。(市科技局牵头,市工信委、发展改革委配合)
3. 打造科技企业孵化体系。按照企业成长路线图,打造创业苗圃(创客)—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完整的孵化链条,形成市级、高新区、企业多元化、多层次的孵化器集群体系,建成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加速器集群。着力构建“基础服务+增值服务+专项服务”的多层次、全方位孵化服务生态体系。构建投融资、科技研发、人才、创业导师、国内外对接等综合孵化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专业化的孵化服务,着力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孵化服务体系。(市科技局牵头,市工信委、发展改革委、人社局配合)
4. 政府引导设立市场化众筹试点。设立政府众筹基金,依托拥有相应资质的资金托管机构实现投资资金的支付、存管以及投后管理工作。择优选择社会众筹平台开展新兴产业项目众筹,委托专业机构或专家委员会开展项目评审,依据评审结果确定政府参与的众筹项目,建立众筹运营信息政府监管和公开制度。(市工信委牵头,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配合)
(三)重点区域产业集聚行动计划。
市各部门联合推动一批具有优势的园区向新兴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打造一批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配套完善、龙头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创新能力建设,构建专业性服务体系和完善产业集聚环境,推动产业、科技、人才、管理、制度、政策、市场等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力争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实现重大突破。
1. 推进产业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平台优势、资源优势、航运优势等,立足珠西经济带、南广高铁经济带建设和现有产业发展基础,高效整合粤桂试验区、梧州临港经济区、梧州工业园区、梧州再生园区、社学生态工业园区等园区和西江综合物流园,构建形成全市工业核心发展主轴,重点布局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科技局、工信委、财政局配合)
2. 引导园区集聚新兴产业转型发展。重点支持园区内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关键零部件及新工艺示范应用、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和检验检测平台。结合高新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重点推动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采用循环经济、产学结合和“专业园”模式建设中药产业园、西药产业园两个专业产业园,同步规划建设综合配套区、研发孵化区、生活服务区,建成集研发、孵化、生产、仓储、物流、生活服务、综合配套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形成中药种植—生物医药提纯—中间体研发—终端产品生产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利用正威集团拥有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完整产业链的优势,着力打造“正威国际宝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对现有宝石产业升级改造,把梧州打造成为世界宝石之都;按照《广西石墨烯产业发展工作方案》要求,鼓励睿奕公司加快石墨烯的产品研发步伐,探索研究将石墨烯生产技术应用到相关企业的新能源产品上,打造石墨烯产学研结合、产业化发展的生产链,打造华南地区先进材料高端制造产业基地;依托梧州再生园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和集群,引进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再制造等新兴产业进驻园区进行孵化培育,以“园中园”方式建设梧州再生园区中国再制造产业科技园,打造园区再制造产业集群,打造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市工信委、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科技局、财政局配合)
3. 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一批新兴产业企业加速器,搭建集研发、中试、检测验证、专利、标准和科技文献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市科技局牵头,发展改革委及相关部门配合)
4.创新园区用地模式支持创业创新。依托孵化器探索科技型小型企业扶持新模式,使用工业用地建设的孵化器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其载体房屋可按幢、层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不动产单元进行不动产产权登记,符合出租或转让条件的,可按规定办理出租或转让手续。在智力密集型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发展用地量小、产出高的楼宇经济,探索由项目业主提出用房需求、政府出资建设、低成本租赁的精细化土地定向开发模式。在符合《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的前提下,推动全市各级政府土地利用由“筑巢引凤”转变为“看凤筑巢”。(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5. 定向引进创新人才向园区集聚。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的紧缺人才需求,面向大型国有企业、研究机构、金融机构、高校院所引进相应人才,力争在局部领域快速完善系统性人才结构。(市人社局牵头,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配合)
(四)精准引智引资招商行动计划。
紧扣产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引什么,以产品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链关键环节转型升级,加快制定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图,深入开展定向招商、补链招商、精准招商,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1.组建产业创新发展招商队伍。招商小组做好各类产业招商统筹工作,实现“一产业一团队”招商,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对重点大型企业做好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围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健康休闲等重点领域,健全完善面向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的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集群招商、商会招商机制,努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创税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实施“互联网+”招商引资,建立梧州招商引资APP、微信公共平台等掌上终端产品,及时发布招商引资信息。采用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的方式,引进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者,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召开产业发展规划推介会暨企业家商洽会,与珠三角和港澳地区协会、企业家等携手拓展发展空间。〔市投资促进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相关部门配合〕
2. 完善招商引资服务。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招商引资数量和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率等方面的考核力度。加强招商引资法治、政策、办事、营商等环境建设,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健全完善招商引资专家评审制度、重大项目储备库、招商项目服务平台,策划和包装一批带动能力强、配套能力强和关联度高、效益高的投资合作项目。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奖惩机制,建立专业招商队伍,特聘招商顾问。高效整合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开展央企入梧、民企入梧和银企入梧等专题招商活动,实现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动工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大力宣传推介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粤桂试验区、梧州临港经济区等平台。〔投资促进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科技局配合〕
3. 定期开展精准招商专项工作。每年度按照自治区新兴产业部门联席会议确定的重点招商领域和关键技术目录、待转化科技成果目录以及关键领域配套产业目录,结合我市的实际定期组织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产业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关键领域配套产业引进等工作。〔市投资促进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科技局配合〕
4.建立中介招商财政奖励制度。面向创新成果、龙头企业和人才团队的引入需求,制定招商效果评价机制。引入中介招商机构提供市场调查、与投资者或项目承担者的洽谈、项目落地等全流程服务,对取得招商成果的中介机构给予财政奖励,支持专业中介机构引进转化一批前瞻性、标志性和突破性科技成果。(市投资促进局牵头,市财政局配合)
(五)创新资源合作交流行动计划。
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协等创新资源集聚的单位合作,积极推动科研院所在梧州设立研发机构和分中心。鼓励国内各研发机构申报和参与梧州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促进区内外科研机构、企业与市内有关机构合作。
1. 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深化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引进国内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研发攻关,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等方式统筹布局和建设全市各类创新服务机构,成立全市性孵化器或创新联盟,推动市内创新资源加速流动和优化组合。以梧州学院等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探索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培育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创新,探索建立创业创新发展基金,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产品、设备等创新。(市科技局牵头,市人社局配合)
2. 着力引进粤港澳创新资源。主动对接广西CEPA开放行动,结合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研究与港澳服务业开展合作,重点在服务业项目引进、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与珠三角先进高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生物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创新需求,加快引进先进技术、高层次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着力吸引珠三角创新成果优先选择梧州高新区进行转化。(市科技局牵头,市投资促进局配合)
3. 探索建立“飞地经济”模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对外交流合作,选择固定办公场所建立“飞地经济”,为市内企业对外短期的技术交流合作提供临时办公室、会议室、会展室等低成本后勤服务,梧州市提供50%的场地补贴。(市科技局牵头)
(六)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围绕广西北斗导航、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石墨烯、稀土等产业,利用军地优惠政策及科技创新资源,实施区域关键技术军转民产业培育工程。积极搭建军转民产学研平台、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平台、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等,促进军民用技术成果双向转移。创建供需对接制度,摸清民参军企业底数,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共享机制、信息分级分类发布机制,及时发布供需信息。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引导投融资、咨询服务等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军民融合。
1. 建立军转民和民参军对接服务机制。建立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合署办公、重大事项会商等制度,健全常态化协调机制。以稀贵金属深加工和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技术支撑为重点,打造国防知识产权产业集群技术孵化平台。(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信委、科技局配合)
2. 配合自治区开展筹建国防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中心。借助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装备学院等军队院校的师资力量、科研设施、创新成果等资源,建设新兴产业军民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科技局、人社局配合)
3. 配合自治区开展建设卫星遥感应用军民通用标准试点工作。探索开展军民通用标准体系建设。筹建区域军民融合专项基金、开办防务安全品牌论坛、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信委、测绘地理局配合)
(七)优质资源保护及开发行动计划。
突出体现优质资源在有效保护的情况下开展合理开发的要求,建立健全优质资源有效保护的体制机制。研究建立自然资源产权、资源有偿使用、水权交易等制度,编制自然资产负债表的管理办法,建立优质资源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卫星遥感、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对优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动态监测,依法打击非法和超控使用资源的各类行为。优质资源要做到规模开发、适度开发和有序开发,实施优质资源集团化开发战略,通过组织实施“田七回家”等资源开发示范性工程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稀土、优质饮用水、道地药材及政府信息等优质资源向资金、技术、管理优势明显的大型龙头企业倾斜,提升梧州优质资源的开发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1. 积极构建优质资源综合开发服务体系。支持和鼓励市场主体建立优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信息咨询机构、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公证和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公证机构等。(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2. 增效提质和深入挖潜传统优势资源。加大食品医药、机械造船、有色金属、冶金建材、林产林化、纺织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科技创新研发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消耗性资源的单位效益。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普及和应用互联网及生物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梧州农业特色优势资源潜力,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梧州特色农业创新发展。(市工信委、农委、林业局牵头,市科技局配合)
3. 严格保护和规模开发优质饮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控制“三条红线”,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体系,严格控制水资源无序开发和多度开发,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监督管理,提高水源安全保障能力。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各县(市、区)政府、市水利局、环保局牵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4. 规范监管和开放共享政府信息资源。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建设政府大数据中心,搭建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作为政府数据共享和开放、社会数据交换的统一平台载体。制定公共数据开放审查机制,推动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共享开放。允许企业和个人在确保安全、合法、合规前提下,利用政府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市场化运营。(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政务服务办、信息中心配合)
5. 改革创新和市场开发健康医疗资源。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保健机构,允许医师到社会医疗保健机构兼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开拓养生休闲市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市卫生计生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民政局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咨询工作。
发挥政府创新政策企业咨询制度作用,提升企业在创新发展决策中的话语权,建立多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梧州市各类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等制定工作,必须征求相关行业、企业的意见,充分吸纳企业家和行业专家的合理建议。改革技术创新项目的形成机制和支持方式,面向企业技术需求编制项目指南,增强市场对技术研究方向、路线选择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
(二)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考核力度。
建立新兴产业绩效考核机制。在对各县(市、区)、园区领导的政绩考核中,要依据新兴产业发展特征,将当期考核与长远考核相结合,充分发挥好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新兴产业规划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纳入全市各级政府绩效管理,促进各项规划目标和任务的有效落实。
(三)完善新兴产业项目推进机制。
设立梧州市新兴产业项目库,经审核通过的入库项目推荐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优先支持申报国家和自治区专项建设基金,优先支持建设创新平台,优先解决项目用地指标,优先支持列入国家“双创”三年行动计划。降低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进入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门槛,将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总投资标准调整至5000万元。
(四)建立新兴产业项目决策投资免责制度。
严格执行《梧州市关于支持干事创新建立容错纠错免责机制暂行办法》(梧发〔2017〕9号)有关规定,建立新兴产业项目决策投资免责制度。企业应通过完善公司章程和制度,明确创新活动容错的条件和程序,营造鼓励创新、利益共享、规范透明、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市国资委牵头,市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配合)
(五)加强新兴产业财政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力度。
在梧州市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中专门划出一笔资金重点支持新兴产业项目发展,用于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健康休闲等六大产业的重大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产品产业化、扩大产能、研发平台建设以及新引进的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同时,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参与,支持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发起设立投资新兴产业的各类基金。完善政府担保机制,梧州市层面设立以政府出资为主的融资担保机构或基金,开展股权投资和再担保业务。构建全市统一的新兴产业融资担保体系,市本级与各县支持的担保机构合作,参与各级融资平台承接的民营企业项目。
(六)建立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机制。
为整合资源、加强协作、集中力量、突破重点、统筹推进我市新兴产业项目,组建成立梧州市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工信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财政局、国资委、金融办、投资促进局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是拟定新兴产业发展及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政策,编制重大规划,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研究提出专项产业基金的设立和安排新兴业发展专项资金意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