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我市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营政发〔2017〕39号),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坚持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全面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优势产业多元化,以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以创新驱动提质,靠深化改革增效,以提高服务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到2017年底,全市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服务业供给结构和质量进一步调整优化,为改革全面深入落实夯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以房地产、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健康和养老、家庭服务、教育培训等服务业十大重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
(一)房地产
1.工作目标
继续把房地产去库存列为房地产工作的重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达到200万平方米。
2.主要举措
(1)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实行差异化供地政策。新老城区统筹发展,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用地供给,对库存严重的区域要暂停供地,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合理确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
(2)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在库存集中区域,加快建设幼儿园、学校、医院、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建设,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购房的吸引力。
(3)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提高货币化安置比率。进一步打通商品房与棚改房、公租房、廉租房之间的通道,为去库存创造持续的有效需求。2017年我市棚户区改造计划7422套,其中货币化安置6824套,货币化安置比例高达92%。
(4)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置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落实居住证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5)继续举办多种形式的房交会。房交会期间,引导房地产企业出台优惠政策,促进商品房销售。
(6)搭建房屋交易市场平台,成立营口市房地产交易服务大厅。通过进一步规范房屋中介市场,为我市市民的房屋交易需求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盘活二手房交易市场,进一步激活商品房市场,促进商品房销售。
〔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配合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营口银监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二)金融
1.工作目标
2017年,新增各类金融机构5户,推动5户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2.主要举措
(1)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推进农信社盖州联社财务经营数据达到银监局要求之后,及时提交开业申请,实现该联社转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完成省政府交办的农信社改革全部任务。推动营口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成立运营。着手新建或引进融资租赁机构。着手新建或引进基金管理机构。
(2)创新推动融资模式发展。推进营口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展,与华夏、浦发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设立子基金1支,引资额度1亿元。充分发挥“营口市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基金”的应急转贷作用,完成倒贷规模10亿元。发挥高新区“助保贷”风险资金池的风险补偿功能,完善高新区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库,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助保贷业务。
(3)推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挥企业上市工作领导机制作用,开展走访调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完成主板上市企业1户,辅导备案企业1户,新三板挂牌4户。鼓励引导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进入辽宁股权中心开展股权融资。推动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进入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的数量达到40户以上,对入库企业给予“绿色通道”服务。对“新三板”拟挂牌企业实行“点对点”融资咨询培训服务。
(4)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金融风险。发挥金融风险防控处置工作机制作用,化解金融风险。继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和防范及处置非法集资工作。
〔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配合单位:西市区政府、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管委会、营口银监局、人民银行营口市中心支行、市商务局、市国税局、市金融风险防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防范及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营口股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三)现代物流
1.工作目标
2017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9%,培育一批骨干物流企业,推动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2.主要举措
(1)大力发展跨境多式联运物流。推进“辽宁省‘东南沿海’—营口—欧洲通道”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促进海铁、公铁等多式联运发展。加快甩挂运输发展,积极推动辽鲁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驼背运输、滚装运输、甩挂运输和无车承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努力打造辐射东北及内蒙古东部腹地、面向东北亚的跨境物流网络。
(2)加强重点物流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配送网络体系建设,统筹规划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配送节点;以示范园区和企业为引领,推进港口物贸园区、营口市交通物流园、快递物流园区配送分拣中心、邮政服务站等建设;开展冷链物流示范创建工作,促进电商物流协同发展。
(3)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依托核心交通物流企业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努力提升物流服务、物流枢纽、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水平,积极发展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的公路货运车辆,逐步淘汰栏板式货车,大力开展托盘、集装箱等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和改造。重点加强营口市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营口港务集团、辽宁红运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华海物流集团、营口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等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有效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四)商贸流通
1.工作目标
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增长9%。
2.主要举措
(1)推动实体零售业转型升级。鼓励传统零售企业从功能升级、商品升级、形象升级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实体店功能全面升级。培育企业借助实体店平台,将购物、餐饮、影院、休闲娱乐以及丰富的社会资源整体打包服务,提供吃喝玩住游一体化娱乐场所,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推动企业创新经营方式,通过“直采+整合”“品牌+折扣”“国内+进口”等多种经营组合方式创新发展。鼓励传统零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创新定制产品规模化经营、商品快速化周转等业务模式。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在社区建立社区旗舰店、生活广场。鼓励中小零售实体店发挥靠近消费者优势,完善便利服务体系,增加快餐、缴费、社区配送等附加便民服务功能。2017年,推动3家零售业态向复合型、体验型转变。
(2)推动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广泛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努力向信息化转型;推动传统商品交易市场有效建立客户需求信息反馈长效机制,由商品集散向服务集聚转变,努力向定制化转型;推动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加强实体平台和线上平台建设,努力向平台化转型;推动传统商品交易市场与跨境电商、采购贸易融合发展,增强信息汇集、主题会展、加工包装、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努力向国际化转型。
(3)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进营口电商谷和营口百世云仓等重点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落地营口,推进邮政、新益农、苏宁、京东、阿里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拓展农村电子商务业务,带动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共建网上销售渠道。加快推进邮政便民服务站、乐德养老、骕派等电子商务进社区,为居民提供购物、餐饮、医疗保健、家政、维修、生活缴费等线上线下综合性便捷服务。
(4)推动居民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整合餐饮住宿企业资源,引导加快经营结构调整,提升酒店业发展水平,满足多样化需求,开发推出更多面向大众的物美价廉、健康节俭的新菜品,创新经营方式,开展婚宴策划、电话订餐、预约送餐、送厨上门等服务。积极发展具有营口特色的名牌餐饮,鼓励老字号餐饮店实施连锁经营,优先发展特色店、老字号、农家乐等面向大众的餐饮企业。组织开展餐饮、家庭服务、美发美容、洗染、人像摄影等各类岗位练兵、技术比赛、名师名店服务展示活动,带动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提升。2017年,全市餐饮业营业额力争增长10%以上。
(5)大力发展会展业。以建设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为契机,积极引进国际化、专业化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落户营口;突出本地区资源和产业特点,培育壮大一批地方特色品牌展会;大力创新“互联网+展会”模式,形成实物展览与网上展览融合互动。做好自办品牌展会和引进大型品牌展会活动。支持各类中小企业与展馆、协会等开展合作,引导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2017年,举办展会数量50个以上。
(6)大力推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通过优化网点布局,实施“互联网+农产品”,进一步减环节、降成本,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切实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最后一公里问题。继续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作,积极争创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示范企业。以复制推广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新模式为抓手,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加快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的批发体系、零售体系、统一配送体系和追溯体系。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卫计委、市旅游委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五)旅游
1.工作目标
201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235亿元,同比增长11.58%。
2.主要举措
(1)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加快推进国有旅游景区转制改革步伐,强化旅游资源统筹整合开发利用。引导旅游企业加强资本运营,创新经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跨界兼并重组,培育一些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旅游业领军企业。
(2)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品质。争创品牌打造“点”。完善山海广场、望儿山、白沙湾、虹溪谷和忆江南植物园等国家4A级旅游区;启动国家级旅游品牌培育计划,推进赤山、团山国家海洋公园、辽河老街等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进鲅鱼圈区和盖州市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挖掘特色规划“线”。按照旅游者消费能力、年龄结构、文化需求、个性偏好以及营口旅游四季特色,组合旅游产品,设计推出营口精品旅游线路。举办节庆扩展“面”。依托资源产品,挖掘特色文化,继续办好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形成可看、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启动建设永远角湿地公园修复生态保护工程,打造以永远角湿地公园为核心的辽河景观带、老街、辽河后街、西炮台公园为两翼的老城区西部旅游带。
〔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配合单位:市旅游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文体新广局、市农委、市商务局等部门〕
(六)文化体育
1.工作目标
2017年,全市文化系统四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3.31亿元,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5%以上。
2.主要举措
(1)推动智能化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互联网+文化体育”行动,采用多业态融合的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强文化体育行业管理团队建设,促进文化创意、动漫游戏、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中介、赛事管理等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2)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文化会展业、工艺美术业四大主导产业和数字文化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创新以“望儿山母亲节”、“三大庙会”、“温泉旅游节”等为代表的节庆会展,深入实施“名品、名牌、名人”工程,打造精品力作,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中高端供给。注重发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体育领域,大力推动文化企业与金融、旅游、科技等部门合作,鼓励开展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和生产,推进辽宁国家级印刷产业基地营盘园区建设。
(3)努力拓展文化消费新领域,提升文化消费能力。积极借鉴沈阳、盘锦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经验,推动文化体育消费总体规模持续增长,带动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消费,不断增强文化体育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4)增加体育赛事供给。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示范性体育健身活动;引进高端赛事,依托优势体育项目、可扶持体育项目、重点培育体育项目和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建立体育赛事体系,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城市(行业)竞赛的设立与开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入体育赛事领域,举办种类齐全、大众喜闻乐见的业余体育赛事(活动);打造鲅鱼圈国际马拉松为代表的精品赛事;积极响应3亿人上冰雪号召,广泛开展市民上冰雪活动,培育冰雪项目,发挥以何家沟滑雪场为代表的冰雪场地示范引导作用。
(5)增加特色体育需求供给。根据需求引导产业资本建立体育活动平台,注重特色体育需求供给;促进高端体育消费供给,建立游艇、低空飞行、房车等产品服务体系;丰富大众体育消费供给,提供品种繁多的体育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旧厂房的升级改造,推进体育场馆免费或低价开放,建立城市运动集聚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新广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委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七)科技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
1.工作目标
做好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认定工作,2017年,获批组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以上。继续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科技资源服务平台。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
2.主要举措
(1)做好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认定工作。积极推荐科技开发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组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2)推动我市众创空间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拟申报市级以上(含)众创空间的培育服务工作,全面掌握各运营机构的现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我市众创空间备案工作,并从已备案的众创空间中,向省科技厅择优推荐一批争取命名辽宁省“云启众创”,同时推荐科技部备案,争取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全年新增省级备案众创空间2家。
(3)建立“营口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完善平台更项服务功能。将网络信息资源和本地特色资源整合,面向科学管理决策的需求,面向科技创新体系的需求,面向社会公众的需要,采用通用的信息技术和规范,提供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主动性的科技文献信息的统一资源搜索、全文下载、原文传递、科技查新、科技评估、订阅推送等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和增值信息服务。
(4)大力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推进东旭光电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阿部配线智能工厂项目建设;支持乐得公司环渤海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实施启动。
(5)坚持科技引领,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强化核心技术支撑,帮助企业瞄准高端化、高新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加强企业产品应用开发力度,力创自主品牌,开展新技术、新器件研究,提高企业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6)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促进企业协同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生产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推进企业生产线柔性改造和智能工厂建设,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促进高端智能化的关键元器件、3D打印、智能传感器、监测安防报警、汽保智能设备等应用电子产品及全自动智能装备整机系列产品企业协同快速发展。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委,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局、市农委、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旅游委、市政府金融办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八)健康和养老
1.工作目标
2017年,全市社会办医床位数占比达33%,服务量占比达20%,实现50%以上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2.主要举措
(1)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在全市38个乡镇建设36个政府办卫生院,在644个行政村建设不超过700个村卫生室35个街道办事处设置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专科医师提供技术支持的签约服务团队,年底前一般人群签约率达到3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0%;大力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强化对口支援帮扶,医师多点执业,远程医疗等措施,100%县(市)区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全面推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完成调整服务价格。加快发展社会办医,完成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营口市康复医院与辽宁方大集团整合和对营口市中医院的托管,建成营口市第二人民医院。提升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能力。加强疾病综合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规范发展健康体检、基因检测、保健康复、心理健康等专业健康服务机构。
(2)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结合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改革试点地区沈阳市等地工作经验,探索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结合服务能力建设工作。今年依托主城区(站前区、西市区)部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10个20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采取社会资本投入与政府补贴相结合方式推进此项工作。
(3)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持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维修改造工作。启动市养老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工作。继续实行养老机构责任保险补贴、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以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大检查整顿工作力度。
〔牵头单位:市卫计委、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新广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九)家庭服务
1.工作目标
2017年,创新家庭服务业发展模式,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家庭服务需求。
2.主要举措
倡导企业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扩大服务消费需求。大力开拓全市生活服务业市场,统筹住宿、美发美容、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各行业,倡导企业开展行业主题促销活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采取差异化促销措施。以便民、利民、为民为核心,倡导家政店、洗染店、美容美发店、大众浴池、维修等各类生活服务连锁企业进入社区。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十)教育
1.工作目标
2017年,通过合并、兼并,优质教育资源比重进一步增加,打造与我市产业相适应的重点专业15个左右,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6000人左右,培养国际通用高技术技能人才60人左右。
2.主要措施
(1)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人才培养供需适配度。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需求,对重复设置、培养规模过剩、培养质量不高、社会需求不旺、就业质量差的专业点进行减招、停招直至撤销;增设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点。6月底前,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调整工作,重点建设对接产业的汽车、数控、学前教育等15个专业。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有效供给能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全面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改革,协同实施校企双元主体育人,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0月底前,遴选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高水平国际通用技术技能人才60人。
(3)加强就业创业工作,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课程体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强化学校促进毕业生就业主体责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绩的考核力度,就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开展社会调查,真实反映毕业生就业水平,促进高中等学校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全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4)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增强教育供给的原动力。拓宽教师招聘渠道,每年10月份,到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招聘教师。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利用国培、省培,不断提高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组织说评课、技能竞赛、专家讲座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完善授课方式和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组织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等竞赛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500人次。
(5)打造校企联盟,构建供需合作抓手。以产业为核心,建设供给侧和需求侧充分合作发展的校企联盟,不断提高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融合程度,使供需双方逐步做到“贴紧靠实、捆绑发展”。12底前,召开校企联盟洽谈会。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配合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委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服务业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不断完善推动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加快发展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调度、通报、考核,协调推动相关部门促进服务业重点行业加快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本地区、本行业的组织管理和落实实施等工作。
〔牵头单位: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2.加强监测统计,提高数据准确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健全服务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网络,建立部门联动、基层核实的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季度更新维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牵头单位:市统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文体新广局、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旅游委、市政府金融办〕
3.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做好示范推广。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经验做法,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预期。要充分调动各方面支持服务业发展、参与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凝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正能量。
〔牵头单位: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