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科技服务业包含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科学技术普及和综合科技服务等9种。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关键一环。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转型攻坚战的精神,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转型发展,按照《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实施方案〉的通知》(洛发〔2017〕18号)要求,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豫政〔2016〕5号)为我市发展科技服务业提供了遵循和方向。我市具有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基础优势,现有部、省级科研院所14家,国家级平台载体68个,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6个,在多行业领域具有国内一流的研发设计能力。在轴承、耐火材料、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拥有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全市建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5个、(专业化)众创空间23个,各种孵化面积80余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2500多家。与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计算所、上海交大、深圳光启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及科技型企业合作,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特种材料等领域建立了11个新型研发机构。杭州恒生等一批专业化、高端化的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先后进驻我市。目前,拥有各类科技机构600多家,“两院”院士6名,各类大型试验检测设备1000多台(套),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服务业态日臻完善。
(二)存在问题
1.市场化程度不高。一是传统科研机构市场化动力不足。在全市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中,大型国有企业、国家级科研院所居多,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传统国有化科研机构在重大科研项目研发、产学研合作方面多是依托自身资源储备,较少借助外部力量,缺乏市场化运作动力。二是非营利性科技中介市场化服务意识淡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行业协会等机构大多是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带有“官方”或“半官方”色彩,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独立性不强,难以按照市场化要求配置资源、开展业务,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三是民营中介服务发展缓慢。完全独立的市场化民营科技服务机构较少,导致科技服务业市场发育不健全,竞争不充分,不能满足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的需求。
2.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少、服务能力不强。目前,全市从事科技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仅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传统类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科技保险机构等新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少。现有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仅能提供传统的、单一的服务,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
3.科技服务业实体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科技服务机构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营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精品服务业务、服务品牌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较少。科技服务机构存在规模普遍较小、结构不合理、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部分科技服务业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业务定位不明确,没有稳定的服务业务、特色业务。
4.专业化人才短缺。专业化科技服务业人才较为短缺,尤其是科技服务行业领军人才、高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化的咨询服务专家严重匮乏,对科技服务行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科技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严重的瓶颈问题。
二、发展思路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城市示范的建设需求,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提供科技服务,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协同发力,坚持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并重,把“研发型、平台型和专业性”三大类科技服务作为主攻方向,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强科技服务专业化人才引进培养,推动科技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效益显著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服务和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加速推进“9+2”工作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平台型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备案一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创新型科技服务机构示范企业等科技服务示范机构,涌现一批科技服务新业态,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明显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成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型科技服务机构和业态明显增多。培育和引进新型研发机构2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100家,备案科技服务示范机构150家。
——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引进和培育创新创业风险投资机构3—5家,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11支。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完善科技成果技术交易市场机制,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渠道,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0亿元,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
四、重点任务
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业态,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一)积极推进研究开发及服务
鼓励传统科研院所开展机制体制和运营模式创新,探索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模式,引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积极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助推产业科技创新和发展。加快推动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洛阳特种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支持其大力开展研发服务。鼓励大院大所大企业自建或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服务。2018年,全市引进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5家;到2020年,全市引进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0家。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
(二)积极推进技术转移转化服务
发展多层次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引进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鼓励技术交易机构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技术交易模式,鼓励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集成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加速洛阳科技大市场建设,为技术转移转化提供全方位、便利化的服务,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18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6亿元;2020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亿元。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孵化服务
加快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支持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加强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政策辅导、财务代理、项目申报、市场策划、专利申请、成果转化、技术检测、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创新、创业导师辅助等各类服务,降低大众参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2018年,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达到65家,孵化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达到3000家。2020年,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达到100家,孵化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达到4000家。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四)加强知识产权服务
围绕科技创新需求,聚焦全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积极开展国内外专利申请、专利技术转化、服务合作、人才培养等多种知识产权服务,全面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护维权、投融资等服务水平,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2018年,全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件;2020年,全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
(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五)积极推进科技金融服务
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本进入产业技术创新领域,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支持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国内外各类风险投资机构来洛创业发展。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股权投资的方式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2018年,引进和培育创新创业风险投资机构2家,累计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3支。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创新创业风险投资机构5家以上,累计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11支。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政府金融办、财政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科技服务业转型攻坚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委等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解决行动计划推进过程中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市科技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成立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5个专题工作推进小组(以下简称“推进小组”),由市科技局主管领导任组长,围绕各自任务,实行责任制,建立工作台账,推进行动计划任务落实。
(二)建立监测体系。根据科技服务业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和评价体系,重点做好科技服务发展环境、科技服务发展经济与社会产出等监测与统计工作,及时、客观、准确地掌握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加强对科技服务业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
(三)加大资金支持。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技术转移转化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科技服务业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四)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培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培养科技服务业人才,将科技服务业人才纳入市科技创新人才体系,支持科技服务业人才施展才华。引导驻洛高校增设科技服务业紧缺专业,培养急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服务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优秀人才从事技术经纪工作,并定期组织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探索在“河洛英才计划”中设立科技服务业专项,大力引进急需的高端人才,不断充实和扩大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
(五)提高市场化水平。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服务机构剥离或独立注册新的科技服务机构,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高水平研发平台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单位的科技服务机构,加快推进行业协会与主管部门分离,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提高服务企业水平。支持引导科技服务骨干机构通过兼并、重组和上市等途径集聚优质资源做优做强,拓展国内外服务市场。
(六)培育壮大科技服务机构。重点支持研究开发、创新创业孵化、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服务等领域的服务机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服务骨干机构。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有经验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服务机构。鼓励民营企业独立创办或与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兴办科技服务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支持合伙制科技服务企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科技服务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引导科技服务机构专业化集成化发展。引导科技金融服务向科技服务中小微机构倾斜,支持科技服务中小微机构向高成长模式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