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立项审批|备案核准|征地批地|政策扶持|资金申请|产业发展|行业研究|项目研究|工程咨询|一站式服务
16年专注 立项备案征地审批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首 页 | 关于麦肯 | 旗下网站 | 投资机会 | 产业发展 | 行业研究 | 工程咨询 | 投资融资 | 风险评估 | 企业策划 | 专业技术 | 在线留言
商业计划书 | 可行性研究报告 | 项目申请报告 | 资金申请报告 | 项目建议书 | 项目评估报告 | 节能评估报告 | 环境评价报告 | 项目融资报告
16年来,为何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上千家中小企业,委托我们编写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
因为我们:对各行各业投资机会、产业发展、项目可行性、行业市场、技术设备等有着长期的研究!
因为我们:对各类国内外投融资项目政策法规、工程设计、环评节能、申报评审等有着深入的了解!
麦肯咨询,全国可行性研究报告著名品牌!工程咨询甲级、乙级、丙级资质单位!
专为全国中小企业提供投资机会,产业发展,工程咨询,项目可行性,行业市场,投资融资等高端研究与咨询服务,
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项目申请报告,商业计划书,融资报告,评估报告,分析报告,立项报告,申请报告。
最新业绩
· 年产600吨生物质纤维项目可行性.
· 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建设项目可行.
· 年产2万吨改性工程塑料项目可.
· 年产438万套汽车车身焊接总成件.
· 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头窑尾电收尘.
· 年产2000万条方底纸阀口袋项目.
独家优势
收费问答
可信可靠:16年品牌不变,更保证信誉
一流专家:国际惯例,顶级才智更专业
业务拓展:一站式全服务,更全面广泛
服务到位:专家直接对话,QQ在线咨询
收费合理:相比价格最低,更超值划算
成功率高:上千成功案例,更注重成效
关于麦肯
麦肯咨询,全国投融资策划著名品牌!专为全国中小企业及投资创业者提供投资机会,产业发展,项目可行性,行业市场,投资融资等高端研究与咨询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写立项报批,征用土地,产业扶持,财政资金,融资上市,境外投资,中外合资,股份合作,企业设立,组建公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专写发改委立项报批核准项目申请报告,甲级乙级资质,已累计完成1000多个项目,协助企业成功获得立项,征地
资金申请报告
专为项目投资者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编写包括投资补助、政策奖励、财政资金拨款等方式的资金申请报告
商业计划书
专为投融资项目编写符合国际惯例的商业计划书、融资计划书、投资计划书、项目计划书等投融资商业计划书,得到了欧美,亚洲等投资机构推荐认可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参照国际投资,融资行业规范编写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让您的项目商业价值倍增!让您的项目融资成功率大大提升!
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专为企业项目风险全方位地进行科学分析,以评估项目所面临的风险等级,以便正确决策项目,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项目数据分析报告
通过对企业项目数据全方位的科学分析,为投资方决策项目提供科学,严谨的依据,是项目市场化操作的科学依据
投融资综合分析报告
是企业向外投融资时必须具备的文件,提出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及综合性的分析论证
项目稳定回报论证报告
按照国际通行的风险评估方法,客观公正地对企业,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是企业制定战略,项目论证,融资合作,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
最新案例
商业计划书案例 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投融资报告案例 项目申请报告案例
我们已经完成的商业计划书|项目融资报告|商务计划书|项目计划书|创业计划书涉及的行业如下:
专项服务:投资机会研究_可行性研究报告_政策研究_投资融资研究_商业计划书_项目融资报告_项目评估报告_投资价值分析报告_投资风险评估报告_投资专案分析报告_投融资综合分析报告_项目稳定回报论证报告
针对用途:发改委立项_立项审批_征用土地_产业化扶持_政策扶持_财政资金_企业融资_风险投资_资金申请_投资建设_境外投资_上市融资_招商引资_兼并收购_合资合营_技术开发_中外合作_股份合作_组建设立公司
热门标签:范文_范本_样本_案例_实例_模板_模版_样板_范例_个案_方案_格式_资质_中英文_什么叫_怎么写_如何写_如何编写_代写_编制_编写_写法_分析_评估_评价_下载_完整_结构_要素_提纲_大纲_指南_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创新 >>
投资创新 --  

 

郴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麦肯咨询 浏览量:1169 来源:http://www.maiken8.com 进入: BBS
关键词:科技创新
立足山东,联动安徽、山西、青海、新疆,服务全国!
已累计为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上千家企业及投资创业者,
协助成功获得了立项、征地、上市、资金、投资、融资!

为加强对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国家、湖南省科技创新规划和我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第一篇  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创新型郴州

第一章  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新态势

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助推“郴州起飞”主旋律,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型郴州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1.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全市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915件增至2015年的1835件,年均增长16.76%;专利授权量从457件增至1194件,年均增长26.88%。拥有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2家。技术研发有新突破,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稀贵金属回收利用、LED芯片、电子视讯产品等领域的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科技成果实现量质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20项,创历年来新高。“功率型45mil氮化镓基LED芯片” “含铋物料富氧双侧吹熔池熔炼新技术”两项技术成果入选“湖南省产业技术创新十大标志性成果”。环保型微波介质陶瓷基板、镍氢长寿命宽温电池等3项高新技术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3.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郴州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标志着我市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郴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获批组建(落户安仁),标志着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工作迈上新台阶。我市第一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郴州分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已建立3个国家创新平台,24家省级研发中心,67家市级研发中心。

4.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成功引入袁隆平、周绪红、聂建国等院士专家团队,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鼓励和支持企业组建创新团队,其中格兰博、华磊光电等企业创新团队入围全省优秀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分别获得100万元经费支持。组织实施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培育15名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二)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1.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凸显。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产业升级协同推进,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6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从2010年的268亿元、78亿元增加到2015年1343亿元、458亿元,两项增幅在全省名列前茅。

2.科技惠农兴农作用显著。开发出临武鸭、东江鱼、永兴冰糖橙、安仁食用菌、桂东玲珑茶等名牌农产品。培育了5个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7个省级农业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建立了64个省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站点。“千名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效果突出,共下派科技人员9258人,帮扶支持科技项目787个。

3.科技助推可持续发展效果突出。组织实施了“稀贵金属高效提取及深加工技术开发与示范”“多金属复杂高砷物料脱砷解毒及综合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等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和重金属污染治理。资兴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卓有成效,永兴县成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苏仙区、宜章县被列为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进一步优化

1.科技发展投入逐步增强。“十二五”期间,郴州市共下达市本级科技发展专项经费近1亿元,支持项目324项;共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200余项,经费超过3亿元。企业逐渐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R&D)支出从2010年的3.7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20.3亿元,年均增长62%,其中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92%。

2.科技创新政策不断完善和落实。市委、市政府围绕促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园区发展,先后出台了《郴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郴州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形成了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的良好政策体系。

3.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进一步深化。开展了“百家企业与百名专家对接”“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等产学研对接活动。组建了稀贵金属、LED两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产学研技术联盟。市政府与省科技厅建立了厅市会商机制,围绕“推进郴州市两型社会发展”“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等主题,组织开展了五次会商会议,落实议题48项。

4.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全省率先实施科技计划非立项项目后补助,全市认定后补助项目近30项,共计补助资金528万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近8000万元。全市认定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其中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培育在孵企业52家,吸纳大学生创业80余人,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人,实现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我市建设零的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先进市、州相比,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相比,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一是科技创新资源相对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技术研发平台数量和质量均低于长株潭,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等发展较为滞后。二是科技支撑经济高速发展和提质增效需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较低,支撑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三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需要进一步突破,科技管理职能有待强化,科技评价激励制度改革需加快推进,政产学研金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二、发展形势

发展新布局开辟创新发展新空间。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科技发展环境上,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踪模仿跨入“领跑、并跑、跟跑”新阶段,国家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正从“小局”向“大局”转变,科技创新依托力量正从“小众”向“大众”转变,科技资源配置要素正从“小投入”向“大投入”转变,为我省科技创新发展营造了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建设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需要科技提供强大支撑。郴州作为湖南区域发展“一核三极”中的重要一极,需要打造产业极夯实发展极,培育科技创新极支撑产业极,从而实现我省区域发展战略蓝图。同时,郴州作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需要通过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承接质量。为此,迫切需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需要科技提供示范引领。郴州是资源型城市,亟需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资源枯竭带来的各方面问题。一是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资源开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和产品开发等环节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推动资源型产业升级。二是需要把握产业与技术变革新趋势,跟踪技术发展前沿,部署产业新业态,从根本上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三是需要加强环境治理、生态恢复、创业就业等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建设“两型社会”。

建设“五个郴州”需要科技提供有力保障。《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奋力实现“实力郴州、创新郴州、开放郴州、生态郴州、人本郴州”美好蓝图,描绘了未来5年郴州发展路径。要实现“五个郴州”特别是“创新郴州”,就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的引领和支撑,通过加快建立完善创新体系,健全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加快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抢占经济发展至高点,提升城市竞争力。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抢抓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培育郴州增长极的重大机遇,坚持“四个全面”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郴州”建设为目标,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优良创新主体为核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科技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上主动作为、科学布局,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科技基础。

二、基本原则

需求导向,创新驱动。面向郴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统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提高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项目资金、政策环境、科技服务等多方扶持,建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创新成果应用主体。

重点突破,形成特色。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全市科技工作和产业发展主要任务,突出抓好重点产业、特色领域和重点区域的科技工作,大力集聚和整合科技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开放合作,联合创新。坚持“大科技、大开放”的发展思路,结合本地比较优势,大力加强对内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技术嫁接、合作研发、战略联盟等多种途径,广泛集聚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努力建设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融合、适应郴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支撑有力、布局合理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和决定性成果,产业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特色的“创新郴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培育科技创新示范企业50家;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达到100家;每万人口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2.5件。

——科技支撑产业转型跨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0%。

——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全社会R&D投入费用占GDP的比重突破2%;企业R&D投入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大中型企业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以上。

——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20个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以上;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综合开放共享度达到90%。

第二篇  发展重点  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章  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强化人才链,从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重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构筑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一、新材料精深加工技术

以钨、铋、银等有色金属和石墨、萤石矿产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及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进郴州有色金属工业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及可持续发展,将郴州打造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区、有色金属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全球最大的“石墨新材料产业基地”。

专栏1   新材料精深加工科技专项

1.钨精深加工。积极引进中国五矿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核心技术,打造白钨矿选冶技术→APT制备工艺→蓝钨、黄钨制备工艺→碳化钨合金粉体制备工艺→硬质合金工具装备制造的钨精深加工创新链。重点实施“白钨高效制取超高性能硬质合金钨粉体成套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钨材硬质合金制备关键技术研发”“钨材硬质合金配套体制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一批技术项目,开发切削刀具、钻掘工具、硬质零件、应用装备、蓝宝石等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建设钨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

2.铋精深加工。打造含铋精矿冶炼→精铋提纯→氧化铋、铋合金和铋化合物等成品制备的铋深加工产业创新链。重点实施“超细氧化铋制备成套技术推广示范”“铋合金半导体材料研制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铋医药及系列化合物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等精深加工技术项目。突破超细氧化铋、高纯铋化合物和铋应用终端产品制备技术,开发铋系超导材料、高纯超细氧化铋等产品。

3.银精深加工。打造白银冶炼→高纯银制备→纳米级电子银粉、银浆制备的精深加工产业创新链。重点实施“高纯银制备技术推广示范” “纳米导电银浆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应用” “超细银粉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应用” “银系催化剂制备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等一批科技专项。突破纳米银粉制备等工艺技术,开发银催化剂材料、纤维复合电接触材料、银系列抗菌材料等产品。

4.石墨精深加工。打造石墨矿采选→高纯石墨制备→石墨电级正、负级材料、石墨烯制备的石墨精深加工产业链。组织实施“高纯石墨制备技术”“结合郴州石墨资源的锂离子电池的天然石墨电极材料制备成套技术”“工业级石墨烯制备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突破微晶石墨提纯、石墨烯制备及应用等技术瓶颈,开发石墨正负极材料、高导热材料等石墨深加工产品。

5.萤石精深加工。打造萤石矿冶炼→萤石块、萤石粉、萤石精→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材制备等精深加工技术创新链。组织实施“萤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等重点项目。突破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发高端含氟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共聚改性氟树脂、含氟表面活性剂、电子级氢氟酸等精细化工产品,深度开发氟化工产业链。

二、电子信息技术

把握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机遇,积极布局重大技术专项,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巩固提升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设备制造,重点突破LED等高成长性行业,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努力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继续培育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

专栏2   电子信息科技专项

1.半导体照明产业。打造衬底材料研发→外延芯片生产→芯片制备→器件封装测试→集成应用的LED产业链。组织实施“高端集成电路和嵌入式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科技项目,突破基于大尺寸衬底的LED芯片制备、新型多功能集成封装及封装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形成我市完整的LED产业集群。

2.数字视讯产业。打造内容制作→设备及终端制造、内容集成→网络运营→最终用户的数字视讯产业链。组织实施“新型显示技术研发与应用”“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科技项目,重点突破嵌入式操作系统、中间件、人机交互、新型显示、模组驱动和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数字电视接收设备、高端高清数字电视等多元化高清晰光显产品,建设湖南省数字视讯产业(郴州)基地。

3.物联网产业。打造传感器、芯片→数据感知-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集成与应用及服务的物联网产业链。组织实施“面向物联网产业的支撑技术研究和应用”等科技项目,重点加强传感节点、物联网组网、数据处理与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突破超高频RFID标签、物联网通信、感知设备的集成与监管、工业大数据的融合方法等关键技术,加强智能集成化传感器、电子指纹锁等高新产品的研发。

4.大数据产业。打造大数据存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等技术创新链。重点实施“大数据存储节能降耗”“大数据综合应用”等科技项目,重点解决大数据存储成本问题,加快前台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建设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尽快将大数据、云计算应用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

三、先进装备制造技术

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方向,以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为抓手,加快改造提升我市传统制造产业。在矿山装备、路桥装备、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电梯及零部件、轨道交通等领域,引进发展智能家居机器人、工程机械整机及零部件、数字装备制造、激光组合机床、特种车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向数字化发展、产品制造向智能化发展、企业管理向信息化发展、配套服务向数据化发展。

专栏3   先进装备制造科技专项

1.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原企业传统优势产品及熟悉的行业为基础,结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及物联网应用,大力引进及吸纳各相关专业人才,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基础材料研发→核心零部件研制→装备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的装备制造产业链。通过组织实施“矿山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路桥机械设备及构件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科技项目,重点开发农业机械、路面机械、筑桥机械装备以及各种零配件等产品,将企业由传统的设备制造商转型为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系统方案解决商。

2.智能制造装备。引进一批如高档数控装备制造、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生产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打造基础材料→研发设计→功能部件、控制系统研制→整机系统集成→高档数控装备和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带动郴州本土科技人才的升级及相应上下游配套产业链落户,突破高档数控设备和机器人优化设计、系统集成、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发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促进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向数字化发展、产品制造向智能化发展。

四、现代医药技术

紧紧抢抓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产品市场迅速扩大以及郴州作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级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发挥我市气候、生态和中药材种植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品,力争引进一批国际国内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快提升我市医药的整体创新水平,积极推进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示范,着力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重要的生物医药生产供应基地。

专栏4   现代医药科技专项

1.生物制药。引起一批以中成药制造、生物制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为主体的生物制药企业;支持湘南学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国内外高校、研发中心或者工程技术中心共建研发平台。5年内培育出3-5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化程度高的医药集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郴州生物制药产业集群。

2.现代中药。加快推进中药材研发、种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以中药饮片加工产业。重点在安仁县、桂东县、汝城、宜章县、资兴市和桂阳县建设8-10个中药种植加工基地,打造从药材规范化种植、饮片加工、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保健养生产品开发,中药材物流仓储的现代中药产业链。

3.先进医疗设备及医用材料。聚焦临床需求,突破大型诊疗装备整机及核心部件生产、医用生物材料及高端耗材产品制备、药品生产设备研制等关键技术,发展高端新型医疗设备、可降解生物材料、体内植入材料和大规模制药生产设备,打造原材料→研发设计→零组件→医疗器械的医疗设备与医用材料产业链,加快产业培育和规模化发展。

五、生态环保技术

紧扣循环经济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主题,大力发展低碳、节能、环保技术,系统开展有色行业冶炼废渣、尾矿有价金属的高效清洁回收、二次有色冶炼废渣的综合利用、有色冶炼清洁生产、矿山生态恢复、土壤及河湖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专栏5   生态环保科技专项

1.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依托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郴州分中心等研究平台,在东江湖地区,开展农林、矿区、河湖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科技工作,形成新技术研发→成套装备研制→工程服务推广→配套药剂生产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产业链。突破重金属污染防控、重金属污染物快速检测、含重金属废水废气废渣深度处理、重金属重污染场地治理及生态恢复、农业重要污染物溯源、土壤改良、农林重大灾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发展新型水处理材料及药剂、重金属固废治理与资源化成套环保装备、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成套环保装备、土壤修复和生态恢复药剂等产品,推动东江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2.资源再生利用。依托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资兴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永兴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平台,突破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尾矿提取有价元素、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瓶颈,发展冶炼废渣综合利用、尾矿和伴生矿综合利用、城市污水和垃圾回收利用、家电拆解回收利用、农林废物综合利用等产业,大力推进城市矿产循环利用,着力把郴州建设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省内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六、现代服务业技术

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现代物流、宝石产业和科技服务业为重点,融合互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虚拟现实等技术为现代服务智能化提供的有力工具和支撑环境,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专栏6   现代服务科技专项

1.文化产业。以林邑文化创意产业园、飞天·苏仙国际文化产业创意园等为依托,突破文化产品创意、生产、传播、运营、展示、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技术,发展数字出版物、工业设计作品、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产品,加快科技与文化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向高端化、网络化、数字化、集群化发展。

2.旅游产业。以苏仙岭、莽山、东江湖等旅游景区、景点为载体,加快旅游与科技、文化的融合,突破旅游管理信息化、旅游营销数字化、特色旅游商品设计、高端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等关键技术,发展绿色旅游食品、旅游纪念品、民族工艺品、珠宝首饰等特色旅游商品,以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

3.现代物流。以湘南国际物流园、郴州出口加工区等园区为载体,围绕电子商务物流和保税物流领域,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突破信息化管理、自动化作业、智能仓储、智能运输和配送等关键技术,发展智能化物流装备,建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创新物流运作管理模式,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

4.宝石产业。进一步完善宝石产业链条。依托园区矿物晶体、贵金属、宝玉石等原材料产品优势,挖掘矿晶、贵金属产品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引进宝石、玉石、原矿或半成及有机宝石加工工艺,形成宝石加工、成品集设计、加工、展示、批发、零售、旅游为一体的完整宝石产业链。

5.科技服务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重点建设一批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全市产业转型发展提供研发设计、成果转化、检测检验、知识产权服务、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外包和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科技咨询、专利代理和技术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

七、现代农业技术

大力推进粮油、畜禽、果蔬、淡水鱼类、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和特色农林畜产业的先进技术研发、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并积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全力打造“郴州品牌、绿色安全、中部特色”的粤港澳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地。

专栏7   现代农业科技专项

1.绿色粮油产业。以优质水稻、油茶、油菜为重点,打造品种选育→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储运配送的绿色粮油产业链。加强品种创新和良种繁育、高产栽培、精准植保、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和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提升优质大米、精制面粉、营养休闲方便食品、高端食用油等传统产品,开发精油、植物蛋白、茶皂素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粮油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

2.生态养殖产业。以生猪、牛、家禽以及淡水鱼为重点,打造良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废弃物利用→储运配送的生态养殖产业链。开展种质资源特性利用、健康养殖、肉品调控、饲草栽培及综合利用、饲料添加剂新产品研发、兽药产品开发及畜禽主要疫病防控、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信息化建设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生态喂养、疫病防控、精深加工、保鲜杀菌等先进适用技术,开发速冻、冷鲜、腌制等食品及动物蛋白、活性肽等高附加值产品,做大做强临武鸭、东江鱼等地方特色产业,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3.优质果蔬产业。以绿色蔬菜、特色水果为重点,打造优质品种选育、繁育→标准化栽培、病虫防控→存储加工→市场销售的优质果蔬产业链。推广优质新品种选育、育苗移栽、机械化耕种、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设施装配式轻简化建造、果蔬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发展果蔬汁、果酒、果蔬粉、切割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果蔬脆片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壮大冰糖橙、乌梅、香芋等特色果蔬产业,提升果蔬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4.高效经作农业。以茶叶、烟草、食用菌、林下经济为重点,打造育种→栽培→采摘→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物流的高效经作产业链。推广新品种选育、良种栽培、平衡施肥、病虫绿色防控、机械化采摘、绿色加工、功能产品开发、活性物质提取、质量可追溯等先进技术,开发名优茶、中高档卷烟、功能食品(药品)等高附加产品及营养型、旅游特需型休闲产品,加快经作农业提质升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5.现代林业。发展油桐等木本粮油、乡土珍贵树种、速生丰产林和生态林等品种选育、低质低效改造、病虫害防控等技术,选育和推广一批林木良种,建立精准培育、可持续经营和高值化利用示范基地,大力培育林下经济,促进木竹制品、森林食品、林化产品及林源特色产品高值化开发。重点开展油桐果实预处理技术及装备研制及油桐高效制油新技术集成及示范。

6.农机装备。围绕粮油作物和林果蔬种植、农林剩余物高效利用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重点研发丘陵山地作业技术装备、水田作业技术装备、多功能联合作业技术装备、农产品产地处理技术装备、农林剩余物原料收集与加工装备等。

7.互联网+农业。突破农业传感器、精准作业、物联网、生产智能决策系统等关键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技术体系。结合湖南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支持“实体+网络、手机+云端”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第四章  强化社会绿色和谐发展

以促进社会绿色和谐发展、增强人民幸福指数为落脚点,加强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和智能城市等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惠及民生。

一、发展人口健康科技

围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衰老与退行性疾病、代谢与消化系疾病、妇儿多发疾病以及新生儿疾病等六大类重大疾病,开展基础医学成果在临床应用中的转化研究、预防新措施与生活方式咨询研究、临床决策评估与评议研究、临床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开发、中医防诊治的研究、创新诊疗规范研究、成果推广转化模式研究、互联网与移动医疗研究、数据管理与使用研究。研发精准医疗、分布式远程医疗系统、健康状态辨识等技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支撑分级诊疗、连续服务、健康感知,改善就医模式,优化服务流程,促进个性化健康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变革。开展穿戴式老年健康监测、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及工程干预、失能老人精细化护理、心理健康智能辅助等系列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康复护理辅具研发创新,建立预防、治疗、照护一体化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二、发展公共安全科技

开展公共安全科技示范。加强地震台网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开展地质灾害预防技术的应用研究与示范。开展面向广大农村的农民疾病救治、卫生适宜技术以及小型诊疗、远程诊疗服务装备与技术服务系统的应用研究与集成示范,建立农村疾病救治与卫生适宜技术的示范推广体系。选择大型连锁超市,针对采购、加工、储运、配送等供应链重要节点的安全问题,建立形成以超市为平台的食品安全技术体系。加强煤矿生产安全与救援支持技术的应用示范,采用安全可靠的射频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开发矿井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建立矿井灾害救援支持技术系统。

三、发展智慧城市科技

研究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健康与耐久信息化监控技术,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管控系统。研究市政管线建设、探测、维护系列技术。研究城市电、气、热能系统布局和优化技术。研究智慧城市理论内涵、共性关键技术和标准,研究城市仿真、云服务、智能交通、数字医疗、智能物流等技术及其在智慧城市中集成应用,建设城市管理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平台。研究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健康与耐久信息化监控技术,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管控系统。开展公共服务现代化、公共文化智能化与数字化、文化遗产价值挖掘、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竞技体育提升、全民健身等系列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建设科技与公共服务和体育融合的应用示范基地。

第五章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目标,以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精神为主线,汇聚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建设“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等载体平台,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过程孵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一、筑建众创星创舞台

构建众创空间。鼓励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园、创业街、创业社区等企业孵化平台和创新基地,积极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创建集创业培训实训、孵化服务等为一体的创业示范基地。鼓励大学科技园等建设以大学生为创客群体的创客空间。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等社会力量对闲置厂房等进行改造,打造满足创新创业需求的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打造星创天地。鼓励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设农村星创天地,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创业培育孵化、成果示范推广、村镇建设技术集成与应用、科技金融服务,让创客可以入驻创业。打造线上创业服务平台,为创客提供培训、远程技术支持和市场营销等服务。

二、建设双创服务体系

构建大众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网络、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众智等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释放蕴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的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

构建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公开统一的创业云公共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的创客群体,举办各类沙龙、竞赛、展会等活动,开展“创业学院”“创业大讲堂”“创业培训班”。鼓励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辅导投资新的创业者。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五证合一”“先照后证”“一照多址”,全市园区实行“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等改革,为创客工商注册提供简捷便利服务。打造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检验检测、研发设计、小试中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全面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推广研发创意、制造运维、知识内容和生活服务众包,推动大众参与线上生产流通分工。营造公共机构支持、企业个人互助的文化,公助创业者成长。稳健发展实物众筹、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提供快速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

三、弘扬创新创业文化

树立崇尚创业创新价值导向,营造全社会创业创新浓厚氛围。保护企业家精神,宽容失败,增强创业信心。丰富创业平台形式和内容,鼓励开展公益讲坛、创业讲坛、创业培训、创业沙龙等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专栏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

1.载体升级发展工程。加强创业创新载体建设,打造20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建设10个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争取创建省级5个)。

2.资源开放共享工程。整合科技、信息、教育培训等资源,实现创业创新政策、项目、比赛等信息集中发布,实现省级以上和部分市级重点科研平台和科技资源全社会开放,面向全社会开展创业创新培训。

3.服务创新拓展工程。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创业创新新模式;发展企业管理、财务咨询、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建立健全各级创业创新服务专家库和服务团;依托“互联网+”发展众扶、众筹。

4.素质培育提升工程。开展创业创新精神教育、素质教育,采用传统培训、网络、手机微媒等方式开展针对性培训。

5、财政金融支撑工程。加大财政和信贷支持,发展国有资本创业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业创新,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创业创新融资担保服务。

第三篇  发展动力  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效能

第六章  改革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一、健全科技创新治理机制

明确科技创新领域政府和市场的定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建立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机制、创新政策调查和评价制度。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加强科技创新发展动态和对策研究,提高重大科技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创新驱动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机制,吸收更多企业和企业家参与研究制定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完善科技计划组织管理方式,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校院所实施。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联盟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

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探索科技成果使用、处置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分配政策,将专利申请与授权、科技成果登记和技术合同交易作为对高校、科研院所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绩效纳入科技人员考评体系,逐步建立基于效率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新机制,引导科研人员关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成果转化。

专栏9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提升工程

1.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示范工程。开展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示范,在深化科技成果处置权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价程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促进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扶持和引进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技术咨询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中介机构,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专利服务平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开展技术交易、技术培训、产权评估等服务。充分发挥我市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大等高校建立的科技合作机制作用,建立校企技术对接服务平台,提供集科技成果交易、企业孵化、风险投资等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3.科技成果技术交易市场培育工程。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包括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健全科技成果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形成流转顺畅的科技成果交易机制。适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投资机制,推动、加快科技成果转移。

4.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实施工程。围绕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抓住沿海产业与技术转移的机遇,尽快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为重点,促进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担保机构加大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贷款担保力度。

三、推进科技金融紧密融合

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信贷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重要举措,全方位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建立健全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为引导、金融信贷为支撑的技术研发投入体系。针对科技研发与创新设立专项资金和引导基金,积极扶持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的创立,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初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成立科技金融创新联盟,不定期举办项目对接、产品推介、讲座、沙龙等活动,促进科技与金融的创新资源最大范围的聚集。成立科技信用担保公司,满足中小微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建立郴州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提供金融产品展示、业务洽谈、受理和交易的“一站式”联合服务,构建全方位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提高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效率。同时,加强科技金融运行的监测和监管,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管理的体制机制。

专栏10  科技金融结合“111”工程

1.搭建1个科技金融结合平台。按照“政府支持平台建设、平台构建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服务主体”的推进思路,由政府联合地方银行、融资性担保机构、部分社会资本投入主体和民营企业等机构共同参与,采取“PPP”股权投资基金和混合所有制模式,组建我市“双创”平台性投资公司,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双创”融资。

2.设立1支科技金融投资母基金。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综合应用股权投资、风险补偿、保费补贴、后补助、绩效奖励、创新劵等多种投入方式,促进科技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

3.构建1条科技金融服务链。组建从企业前期创业投资、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到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以及众筹、众创、众包、众扶,再到创新风险补偿等科技金融全服务链。

四、深化科技资金管理改革

优化市级科技计划,将创新产业集群培育作为科技产业引导资金支持的重点,由以往“点对点”的分散支持各创新企业,转变为“点对面”的围绕创新产业进行集群支持,利用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全市重点科技创新企业按产业领域开始组建技术创新联盟,联合攻关制约产业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整体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逐渐打造具有郴州特色、符合郴州发展要求、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创新链。继续推行科技计划后补助、创新劵等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管,从项目申报、评审、验收实行全过程网上操作。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科学界定科技项目直接费用支出范围,完善间接经费和管理费用管理,推行科研信用评级和“黑名单”制度。

专栏11  创新劵

创新券是政府向科技中小企业或创新创业个人无偿发放,专门用于购买创新服务的权益凭证。创新券的作用就是把企业的创新需求、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都串联起来,使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真正用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上面。目前,我国已有13个省开展创新券工作,其中浙江、广东等地实施较快,例如浙江长兴县于2013年在全国首批开展创新券试点,为当地创新发展提供了较大帮助。我市通过出台《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创新券试点工作,计划对全市各类科技企业发放创新券。

第七章  自主创新   培育科技创新战略力量

围绕打造科技创新战略支撑力量,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和创新型企业“三驾马车”驱动,推动新兴行业规模发展、主导行业高端发展、传统行业转型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到2020年培育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家,培养引进50名左右科技领军人才,争取全市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总量达到7000人左右。

一、实施科技人才优先战略

树立“大人才”理念,对接国家“千人计划”“万名人才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布局“四大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以院士为代表的高、精、尖人才、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一批科技创新杰出人才以及一批科技创新青年人才。大力引进紧缺型高层次外国专家,优化人才结构,吸引和扶持一批有技术含量和发展前景的企业创新创业团队,构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体系。

专栏12  两大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1.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1)积极引进以院士为代表的高、精、尖人才。积极争取“两院”院士参与我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带动支柱产业、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全市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的技术水平提高。

(2)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着力培育一批国家或省级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或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技术负责人、承担完成省级重点以上项目技术负责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科技成果和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

(3)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培育一批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奖的完成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技术负责人、市级人才工程入选者、承担完成市级重点项目和省级项目的主要技术完成人、获得博士学位并继续从事技术研究工作2年以上或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人才以及在郴州工作的优秀科技人才。

2.企业科技创新团队。以我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以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支持和培育一批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围绕我市确定的重要科技创新方式、优先发展领域和优势产业,重点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参与全市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人才团队培养,大力支持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合理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的研发团队。

二、建设重大创新基地与平台

聚焦郴州产业特色,比肩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要求,瞄准若干战略性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领域,统筹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地和平台。支持企业组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众创空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省级和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园区培育力度。推动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科技信息等资源的开放共享。

专栏13   重大科研基地与平台重点领域

1、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在LED光电、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领域,通过与中国五矿、中国建材等大型央企合作,争取创建1-2个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建设省级科研基地。在稀贵金属、LED、矿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锻铸造等领域,组建省级或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重点抓好郴州市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郴州市应用技术开发研究院、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郴州分中心等一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建设,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专利服务平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组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

4、建设科技型园区。在现有科技园区基础上,支持宜章经开区、嘉禾经开区、安仁工业集中区、桂东工业集中区等省级开发区提质增效,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支持北湖区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支持苏仙区、宜章县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三、培育极具活力的创新型企业

深入实施“221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重点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完善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引导企业树立创新发展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力量。支持企业加大对创新科研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在企业广泛开展自主品牌创建活动,大力营造企业创新文化。

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集聚科技资源突破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对稀贵金属综合再生与精深加工、半导体照明工程、矿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创新、石墨精深加工等战略联盟,在科技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或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力争进入省级联盟行列。依托联盟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在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机制上取得突破。

专栏14  “221”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在“十三五”期间,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领域,重点帮扶20家科技领军企业,通过帮助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建设人才工作站,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升郴州科技企业在全国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重点帮扶20家核心竞争潜力大、成长能力强的初创成长型企业,通过重点研发、技术创新引导、科研平台布局、专业化的融资服务等措施帮助企业壮大成长。创建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助推我市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四、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

实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培育工程。在冶炼产业、稀贵金属回收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食品加工产业,选择一批骨干企业和成长性良好的中小企业,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为手段,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知识产权企业试点示范培育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培育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中的作用,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实施知识产权强镇试点工程。培育一批有一定产业基础、知识产权工作较好的乡镇为试点,加大知识产权工作投入,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实施知识产权产业化工程。以专利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基础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从技术依托为主向自主研发为主转变。分析国内外各个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专利布局,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在具备比较优势技术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知识产权,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实施知识产权文化和保护环境建设工程。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建立专利数据库和信息利用系统,提升全市知识产权管理、决策、服务信息化水平。

专栏15  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2015年全面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进一步抓好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动专利申请增量提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搞好知识产权维权执法。加强永兴、桂阳、北湖、临武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工作,提升区域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以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为重点,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推进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

第八章  区域创新  优化创新空间布局

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在全市布局“一核一带一片区”的区域科技创新整体战略,即以郴州国家高新区为科技创新核心,示范带动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进一步辐射罗霄山脉、南岭山脉片区科技精准扶贫等各项科技工作。

一、打造郴州国家高新区创新核心

实施郴州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三大工程为抓手,促进高新区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同步大幅提升,建设国家创新特色型园区,努力使郴州高新区成为我市科技创新战略高地,创新型产业核心载体和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率先在我市产业园区实现转型升级。

专栏16  郴州国家高新区提质升级行动计划

1.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和湖南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机器人、LED、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建成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高性能数字芯片、新一代光纤通信器件、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石墨烯、碳化硅等新兴产业。

2.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以建设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加强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支持企业建设专业型众创空间,建设检验检测、科技金融和知识产权等服务平台,争取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十三五”期间,建成2个以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1个以上国家级众创空间。

3.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程。按照《湖南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要求,依法将高新区内经济管理、基本建设的相关行政管理以及其他管理事项落实到位,帮助高新区解决扩区、土地储备、规划报建、基础配套、社会管理、绩效考核、简政放权等问题和困难,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优良环境,着力打造服务型园区。

二、培育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高新技术产业带

按照“一核(中心城区)四极(资兴、桂阳、永兴、宜章等4个县市)”的“大十字”城镇群空间布局,以建设湖南“新增长极”和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强化顶层设计,面向郴州战略发展需求,统筹部署特色鲜明、支撑作用强、具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平台,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特色化、集约化发展的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建设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培育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高新技术产业带。

专栏17   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1.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矿物宝石精深加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石墨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

2.郴州经济开发区。整合郴州经济开发区、北湖区现有工业小区资源,规划整合湘南物流园、华塘科技工业园、石盖塘工业小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

3.资兴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大数据等产业。

4.桂阳工业园。培育壮大有色金属加工、轻工电子、能源化工、新型建材、食品药品等优势产业集群。

5.宜章经济开发区。加快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对接,重点承接好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产业。

6.永兴经济开发区。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装备制造、新型储能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建立完善“城市矿产”回收利用产业体系。

7.临武工业园。重点发展有色金属(锡)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电子电器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和新材料等产业。

8.嘉禾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铸造业、铸造加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产业。

三、推进罗霄山脉片区科技精准扶贫

发挥各县市区特别是罗霄山四县生态环境、特色资源、历史文化优势,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组装集成和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生态栽培、健康养殖、绿色加工等技术,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组装集成和推广中药材种植、提取与加工等技术,发展中药材产业;组装集成和推广应用茶叶规模化种植、贮存保鲜与加工等技术,发展特色茶产业;引导休闲农业、农耕文化、农业科技和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加快推进郴州(安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打造成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积极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开发农产品电商平台,积极培育“互联网+农业”新模式、新业态,逐步缓解上下游过于分散、信息不对称、交易环节较多、交易成本较高的问题。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为科技特派员、农村中小微企业、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提供创意创业空间、创业实训基地。培育一批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成果示范推广形成“技术包”支撑的星创农场,一二三产融合的星创实验坊,以创新品牌培育为主的星创文化创意平台。

专栏18   郴州市科技精准扶贫工程

立足市情和科技工作实际,充分发挥我市区位、资源优势,推动科技扶贫和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的有效对接。到2020年,打造1个特色鲜明、模式典型、科技示范效果显著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巩固发展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和湖南省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成果。力争每个县培育形成1个特色产业,全市扶持20家科技扶贫示范企业或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每个贫困村选派1名科技专家开展就业与技术指导,基本形成科技产业带动扶贫、科技示范引领扶贫、科技服务支撑扶贫的新格局。

第四篇  发展保障   强化统筹协调

第九章  强化科技创新实施保障

统筹协调优化组织管理,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建设,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业精神,全力推进科技创新。

一、加强组织管理协调

完善政府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分解并纳入相关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规划任务的年度分解计划,促进计划与指南的有效对接。加强产业技术创新链关键技术的顶层设计与论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厅市会商制度,争取省科技厅加大对我市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我市科技事业发展进步。

加强规划的监测评估。建立公示、公众参与制度,监督规划任务执行情况,定期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并及时调整完善,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健全创新政策体系

制订主导产业科技发展政策。加快制订完善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支柱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强化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和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落实研究科技研发经费税前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研究完善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鼓励政策,健全研制、使用单位在产品创新、增值服务和示范应用等环节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措施。

三、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改善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增加“引导性”投入的比重,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全社会研发创新领域中来。整合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资金,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采取市、县两级科技计划相衔接制度,引导县(市、区)财政逐步增加科技投入,确保县(市、区)财政科技支出落到实处。

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强化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企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优势企业研发投入的考核,把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作为我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基本条件。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引导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

四、实施科技创新开放战略

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民生领域技术引进与联合研发。加快亚欧水资源研究中心郴州分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工作。

加强与港澳台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企业与港澳台地区高校院所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加强与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引入专家教授与郴州开展对接。

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等地区的科技合作,大力引进知名高校院所和国家级科研平台,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增强郴州科技创新新动能。

五、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针对青少年、城镇居民、新型农民等不同重点人群,开展群众性示范科技活动,打造多样化科普传播平台,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建立重大创新评选与发布制度,开展郴州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加大对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表彰和奖励力度。

大力倡导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大力营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公正公平、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规划考核评估

建立公示、公众参与制度,监督规划任务执行情况,定期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并及时调整完善,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强化创新驱动导向,制定规划实施考核评价指标,把科技投入、专利、高新技术产值等创新驱动成效指标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落地。

我们的承诺:
16年品牌,更保证信誉;
顶级才智,更专业规范;
专家对话,更直接及时;
相比价格,更超值划算;
上千案例,更贴近实用!
[返回] [留言板] [打印]
新闻中心 | 专家专栏 | 行业专栏 | 资讯专栏 | 创业创新 | 资源中心 | 销售中心 | 关键词 | 法律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收费问答
版权所有:济南麦肯锦鸿管理咨询中心 总部地址:山东济南市文化东路29号三箭吉祥苑C座1-1104
总部电话:0531-88931929(传真) 15069190968 邮箱:laomu8@163.com QQ:353351933
芜湖:无为中瑞商务中心 长治:紫金西街馨月花园 西宁:建新巷凤凰花园 乌市:人民路121号
旗下: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报告范文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可行性研究报告
Copyright@2006-2026 maiken8.com. Reserved 鲁ICP备09069317号-17 鲁公网安备37010202000600号
本站关键词: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商业计划书,融资计划书,投资计划书,项目计划书